用负罪感逼迫孩子听话,你也这样干过吗?

“我工作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!”

“我和你爸爸没有离婚不都是为了你!”

“我省吃俭用的生活不都是为了你!”


这些熟悉的话或许你小的时候也听过,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?


我想肯定是充满了压力和负罪感!


当成为父母后,你可能也会下意识这样去和孩子讲话。生活压力大、忙碌、孩子不听话等等,都让你焦躁不安,自己小时候受过的“伤害”,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,又带给了自己的孩子。



1 |为什么大人要这么说话?

1.用负罪感控制孩子


当孩子想买玩具的时候,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,或者是玩具价格较高可能难以负担,那么父母可以对孩子说:“你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,所以今天不能给你买你想要的了,等你过生日或者到儿童节的时候,妈妈会送给你的!”或者告诉孩子:“这个玩具的价格很高,妈妈没有足够的钱付款。”总之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边界,不合理的需求父母是不会满足的。事后孩子可能会感觉很难过甚至一时难以接受,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,但是他不会有其它不好的感觉。


如果父母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,比如:“都是你要买玩具,花光了家里的钱。你看妈妈每天这么累,都是你造成的!”这样就从买玩具这件事情上,给孩子戴了一顶有罪的帽子!尤其是年幼的孩子,他们真的很难理解,为什么自己想要一个玩具,会带来这么多不好的事情,还让妈妈那么辛苦。于是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是有罪的,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“内疚感控制”。很多大人发现每当给孩子扣上一项罪名,孩子往往会突然变得很听话。因为这种效果不错,所以很多大人更愿意通过“卖惨”的方式去控制孩子。


2.给自己不如意的人生找个替罪羊


人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,总愿意给自己面对的问题找一个原因。而很多大人常常会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孩子的头上,因为孩子是整个家庭关系中最弱小的那一个,他们没有辩驳和反抗的能力!大人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,你所面对的问题真的都是孩子造成的吗?你的事业是因为照顾孩子才停滞的吗?还是由于你自身的不足和缺乏持久的动力?你在努力维系已经破裂的婚姻,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,还是由于你的脆弱难以跨出向前那一步?或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占用了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耗费了你不少的金钱。但是你生活的不如意却不是孩子造成的,而是你自己选择和努力的结果!



2 |对孩子的不良影响

用负罪感来教育孩子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呢?


1.孩子难以形成内聚型自我


人的精神发展有一个内核,这个内核就是“我是好的”。人只有在“我基本上是好的”这样的感觉基础上才能形成内聚型自我。具有内聚性自我的人,他们无论遇到多么难以面对的状况和情绪,内心上都能够较好地适应,不会轻易被挫折压倒。而没有形成内聚型自我的人,经不起一点困难和不良情绪的侵扰,一点小的问题就能让他产生支离破碎的感觉,自我就崩溃瓦解掉了。


被负罪感灌溉成长起来的孩子,他们从小就没有形成“我是好的”这样的认识。尤其对于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,他们由于处在全能感时期,所以会自发的认为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自己才发生的。


家里的一盆花凋谢了,我三岁的儿子却伤心地说花是因为他发烧所以才凋谢的。同样当孩子看到父母吵架,他们会自发地认为是自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会吵架。这个时候就要有大人过来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一些具体的事情没有做好,和你没有关系,这样孩子就会放下悬着的那颗心,确认自己依然是个好孩子。如果父母通过吵架的事情把负罪感转嫁给孩子,那么孩子对自我的感觉就会变得更差。


2.孩子会自我压抑,缺少同龄人应该有的快乐


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时候,如果父母总是想用充满负罪感的话去控制孩子,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坏的,进而感觉自己也是不好的。他们会认为因为自己不够好,所以不配拥有想要的东西。当幼小的孩子就背上了负罪感的包袱,就难以拥有这个年龄段的快乐了。


每当想买个喜欢的东西的时候,妈妈就会说你知道我们赚钱有多辛苦吗?都是因为你,我们才过的这么辛苦,你却总想着乱花钱。即使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买了他想要的东西,孩子的心里却感觉很对不起妈妈,很难有快乐的感觉。


记得我小的时候,每当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妈妈总会过来埋怨我几句。她说父母除了上班还得做家务,而你却在这里看电视,你对的起我们的付出吗?自此,看电视我都怀有一种内疚的感觉,这种不快的心理已经超过了看电视带给我的愉快体验。甚至当我长大后,自己独立生活了,我坐在沙发上看会电视依然有小时候熟悉的负罪感!



3 |大人应该怎么做?
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。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下意识地延续了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,而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方式对我们个人的影响。给不给孩子背上负罪感,要看你如何看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,这里我谈谈我的一些育儿感受。


1.孩子不是你的全部,你有你的人生


有些父母经常会说:“孩子就是我的全部!”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病态的教养模式。孩子从呱呱落地那天起,母亲和孩子的共生关系就宣告结束了。虽然孩子的成长期十分的漫长,但是孩子不断成长的标志就是他开始努力地做自己了。


一岁多的宝宝会夺过妈妈手中的勺子试图自己吃饭,他们也会挣扎着走出妈妈的怀抱,开始踉踉跄跄探索世界。最好的养育环境是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,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,这些对于孩子而言已经足够了。在一个家庭中,夫妻关系要成为这个家庭的核心。因为父母相爱,相互扶持,孩子才敢于走出家门,去独立地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

2.给孩子无条件的爱


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是这样说的:如果你的爱是有条件的,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。


小时候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,总是把妈妈写的很可怜。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,甚至是献出全部去哺育自己的孩子。可见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,母亲就是一个奉献者,而孩子就像是掠夺了母亲的青春甚至一切美好的那个小东西。


但是当我成为了妈妈之后,我更愿意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看待妈妈的方式。我会告诉孩子: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!既不是为了养儿防老,也不是为了让你延续我的梦想!我生养你是我的选择!妈妈做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有价值感,即使不生你我也会努力工作。妈妈辛苦把你带大也毫无怨言,因为我是妈妈!感谢你给妈妈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,让我的整个人生更加圆满。感谢你贡献了人生前十八年的珍贵时光,让我变得更加有担当。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,只希望你能快乐成长。


阅读原文 阅读 104912019-09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