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榜1号:给6个月之前的宝宝喂水
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上火、便秘,给小宝宝喂水,实际上,AAP(美国儿科学会)、WHO(世界卫生组织)、中国卫生部各自的《母乳喂养指导原则》中,都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前都不需要喂水。不只是母乳喂养,配方奶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,在6个月之前都不需要喂水,因为母乳或配方奶中70%以上成分是水,只要奶量充足,也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。如果饮水过多,或者将配方奶稀释,反而有奶摄入量不足,引起营养不良的风险。
正确做法:6个月之前的宝宝都不用喝水。
黑榜2号:小儿推拿治“发烧”
“小儿推拿”,是中国特色的治疗方式。它一般是推拿按摩宝宝某些“穴位”,然后号称就能治疗发烧等问题。但其实没有一点科学道理。宝宝发烧,是身体受到病毒或细菌(支原体)感染,但很明显,小儿推拿不可能把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按摩杀死;更不可能改变人体内的“酶”。因为细菌病毒这些太小了,肉眼都看不见的,你大手在宝宝身上捏来捏去,能捏死细菌?!
还有说“小儿推拿”能通过按摩穴位,改善人体微循环,从而使得宝宝降温。这也是胡扯的。所谓“微循环”,是人体组织液、血液、细胞液之间的循环。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医疗药物和仪器,都很难影响“微循环”,何况你的医疗“仪器”仅仅是一双大手呢?!
反而,胡乱的“小儿推拿”可能导致宝宝骨折,各地都出现类似病例了!
正确做法:小儿推拿是不能治疗宝宝生病的,无论发烧还是咳嗽。宝宝需要“抚触”,但那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,是为了加强亲密关系的轻柔的身体接触。婴儿抚触非常好,我们鼓励“抚触”!但小儿推拿不是抚触!
黑榜3号: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
一些妈妈不想给宝宝吃维生素D补充剂,主要是认为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。事实上,皮肤通过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的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影响,比如地理位置、季节、肤色、阳光强度、雾霾、户外时间等因素,这些我们没办法控制,所以很难确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。
另外,晒太阳补维生素D也会受到防晒霜的影响,可是如果不用防晒霜,可能损伤宝宝皮肤,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,因此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是不可行的。更何况,根据研究,春夏两季晒太阳获得的维生素D,基本可以满足需要,可是秋冬两季就万万不够了。
正确做法: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服用400-600IU的维生素D补充剂。
黑榜4号:“被动操”促进脑部发育
曾经网上流传某医生,在给2-3个月大的宝宝做疯狂“被动操”,像在揉面团,声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脑部发育。实际上,这种“被动操”是一种针对脑瘫患儿的物理治疗方法,可以缓解肌肉痉挛(一些研究认为这种“被动操”对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并不好,但依然很多人在用),并没有任何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动作幅度极大的“被动操”,可能导致关节脱臼甚至骨折,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“婴儿摇晃综合征”(婴儿摇晃综合征”主要是因为宝宝颈椎力量不够,无法强力支撑头颅,如果频繁被摇晃,导致婴儿大脑在颅骨内晃动,从而造成各种不可逆的脑损伤,严重的会引起脑瘫甚至死亡)。
正确做法:可以给宝宝进行“婴儿抚触”,拥抱以及面对面的凝视等接触。
黑榜5号:宝宝出生挤乳头
很多老人要求孩子出生后挤乳头,认为男孩子不挤乳头,长大后会乳房变大,女孩子不挤乳头,以后容易凹陷或者乳腺管不通,这些都是迷信。真相是,宝宝出生后一周左右,无论男女宝宝都可能出现双侧乳房肿胀,甚至分泌乳汁,这是因为胎儿期,受到了妈妈体内激素的刺激,属于正常现象。出生后,随着激素水平下降,这种肿胀会自行消退,根本无需做任何处理。如果信了这些迷信思想,给宝宝挤了乳头,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。
正确做法:男宝宝、女宝宝都不要挤乳头!
黑榜6号:宝宝出牙不适,可以用止痛凝胶
宝宝出牙时都会有些不适感,甚至哭闹,所以有妈妈使用止痛凝胶。实际上,网上卖的止痛凝胶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,属于麻醉剂,就像我们拔牙的时候,医生也会先注射麻醉剂,从而缓解疼痛。也就是说,这种出牙止痛凝胶用的是麻醉剂止痛的作用。
正确做法:出牙是个自然过程,可以用一些磨牙棒,或者冷冻后的牙胶,来缓解不适即可,真心不值得使用麻醉剂啊!
黑榜7号:咳嗽就用止咳药物
很多妈妈听到宝宝咳嗽就受不了,马上使用止咳药物,只要听不到孩子咳嗽,心里就踏实多啦。可殊不知,咳嗽是自身的一种防御功能,排除呼吸道内异物和排泄物,从而保护我们的呼吸道,避免继发性感染。而止咳药物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从而达到止咳的目的。美国儿科学会认为,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,使用止咳药物都是弊大于利,因此不建议服用。
另外,咳嗽只是一种症状,不是疾病,关键还是应该找到咳嗽的原因,感染导致,还是过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,从而根据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。
正确做法:6个月以下的宝宝,可以尝试用苹果水止咳;1岁以上可以使用蜂蜜。真正找到咳嗽的原因,再使用正确的药物,不能盲目使用止咳药。
黑榜8号:用茵栀黄退黄疸
近几年,很多新生儿都会用到茵栀黄来退黄疸,主要原理是通过让宝宝腹泻,增加排便次数,促进胆红素的排出,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。但这个方法,频繁的腹泻可导致宝宝的胃肠功能紊乱。另外,中药成分复杂,小宝宝的肝肾功能还尚不完善,在退黄的同时,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。今年8月,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,终于发出了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:禁止新生儿、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!
正确做法:如果黄疸指标未达到干预水平,安心在家观察,等待黄疸自然消退,如果达到干预水平,就带宝宝进行光疗,不要再使用茵栀黄注射液,口服的茵栀黄药物也都不要再用!
黑榜9号:使用抗菌皂洗手更卫生
很多妈妈喜欢买抑菌类肥皂,认为这样洗手更卫生,实际上抑有害菌的同时,也抑制了正常菌的生长,可能增加耐药菌的生长。另外,根据卫生假说,过度干净反而更容易产生过敏性疾病。9月2日,FDA也已经禁止了19种“抗菌”化学成分,在肥皂、洗手液、沐浴液中使用,原因是认为这些成分不一定有益处,反而可能有害,比如过度使用抗菌皂,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;三氯生可能改变人体内的激素功能等。
正确做法:在日常生活中,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洗手即可。
黑榜10号:婴儿床使用床围
有些妈妈担心婴儿床的床档磕碰到宝宝,在周边使用床围,这样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,反而给宝宝带来危险,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道,2006-2012年间,婴儿床围导致了23名婴儿的死亡,因此,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去除婴儿床上的任何柔软物品,其中也包括了床围。
正确做法:婴儿床上只放一个固定的床垫和一条宝宝扯不动的床单。
阅读原文 阅读 178152016-12-30